5月26日,在漢口解放大道和漢陽江灘遠眺,武漢的水岸線格外清爽。
生態環境是一座城市持續發展的根基。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就是要保衛、修復、重建一個更好的生態環境。
守護好綠水青山,建設美麗武漢,這是時代賦予的使命與責任。武漢得天獨厚,山水相依,生態資源全球不可多得。共抓長江大保護,保衛碧水,保衛藍天,保衛凈土,武漢敢啃硬骨頭,污染防治攻堅戰號角早已經吹響,成果正逐漸顯現。
┃藍天保衛戰┃
從天到地全方位防治多招并施
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
5月26日,“武漢藍”再次刷屏朋友圈,藍天白云既是暴雨后的天賜,也是武漢人決戰藍天保衛戰的初步成果。
截至5月26日,我市空氣質量優良狀況與去年同期持平。這是非常不容易的成績,一方面是全城的建筑、整治面積大為增加,一方面是外來的污染源頻繁入侵。
成績的取得是全市系統性地開展藍天保衛戰的結果。
2019年擁抱藍天行動方案是藍天保衛戰的戰術指南,全部直擊空氣質量的各種污染源,包括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、推進能源結構優化調整、實施交通運輸結構調整等,旨在通過持續的攻堅,打贏藍天保衛戰。
2019年底之前,組織完成全市重點原油成品油碼頭油氣回收改造工作,年售汽油量5000噸以上的加油站安裝油氣回收在線監控設備比例不少于70%。
加強監測和預警能力建設。在國家級、省級等重點工業園區、重點港口、交通干道和污染傳輸通道,加密建設空氣質量監測站點。鼓勵各區在街道(鄉鎮)建設空氣質量監測站點,力爭8月底之前建成。青山、東西湖區和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(漢南區)、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等推進區域揮發性有機物(VOCs)組分在線監測設施建設并與市生態環境局聯網。
武漢市污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相關負責人稱,按照目前影響空氣質量的主要污染源的分布情況,下半年的防治工作主要有5個重點:
優化產業能源結構。嚴格控制上風向區域污染物新增量,加快推進煤炭消費總量削減,今年要比2017年削減325萬噸,2020年壓減至2400萬噸以下。
加快重點行業提標改造。加快推進鋼鐵、焦化行業企業超低排放改造。實施燃氣鍋爐低氮燃燒改造。推進垃圾焚燒發電廠煙氣脫硝提標改造。
強化揮發性有機物治理。推進石化、焦化等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泄漏檢測與修復技術改造,繼續推進汽車制造、鋼構、包裝印刷、家具制造等行業有機廢氣污染治理。
推進移動源污染治理。開展重型柴油車尾氣治理,加快淘汰老舊車輛;加快推廣新能源汽車,加快港口(碼頭)岸電設施建設,劃定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禁用區。
加強揚塵污染防治管控。全面對標國內先進城市,提升各類工地揚塵管控水平。加強突擊檢查和不文明曝光,督促工地落實文明施工措施。
(長江日報記者金濤 通訊員武旭業 楊海垚)本文圖片和文字均來源網絡,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。